醫療不為人知的背後

Submitted by doctorLin on Thu, 05/06/2021 - 15:25

台灣醫療不為人知的背後(基層醫療篇)

台灣醫療是一個奇蹟,無論是方便性、涵蓋性、普及性都讓全世界眼睛為之一亮。到底有多方便,我們姑且不提美歐澳等國家,就以比較鄰近的日本香港澳門來說,走在街上要看到一家診所都很困難,但是在台灣只要是在人口稍微多一點的地方要找診所就簡單多了,其實根本就不用找,只要抬起頭來就大概可以看得到,有時候甚至不是只看到一家而是看到一串。所以,應該可以說台灣的診所已經到了非常氾濫的程度。還不只如此,除了診所特別多之外,台灣診所看診的時間也非常的窩心,大部分的診所都提供早晚診,有很多還早中晚都開診,有少數甚至全年無休。

為甚麼會有這麼多的診所?最簡單的答案當然是因為有這麼多的需求。沒有生病這個前提誰會無緣無故去逛診所?所以為甚麼這麼需要去看診這件事情就變得格外需要讓我們來探討了。會有這麼多的看診理論上不外乎以下一些理由:1)因為看診方便所以動不動就看診,2)容易生病,3)只要一生病就不容易治好。當然其實有很多診所早就已經是所謂的殭屍診所了,根本早就沒有甚麼病人只是掛個牌拿親友團的健保卡當金融卡刷或換些保健食品盜領健保費罷了。就讓我們逐一來探討這些因素並且嘗試提出解決的方向以改善基層醫療的濫觴。

  1. 看診方便確實會增加看診的機會,過多的診所自然就會出現刺激醫療的結果。因為診所相互競爭激烈,要期待診所把關以減少就診顯然是不切實際。所以透過教育以及制度來達到減少看診可能是比較可行的方式。比如將目前佔基層診所就診率最高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相關知識以及其相關資訊列入國、高中的正常課程裡,再加上對發燒的認識能夠透過正規教育以及媒體教育普及於民眾的話,民眾自然就不會動不動就往診所跑了。
  2. 容易生病確實是增加看診的主要因素。但是為甚麼會容易生病?大哉問!這一點是大家最困擾的。就我個人長期的觀察,容易生病除了環境惡化的問題造成些許的影響外其實最大的因素是來自於基層醫療的看診內容,但是這一點卻也是大家一直以來最想像不到,也最不敢去想像的一塊。醫療是攸關生命和健康的事,醫生則是健康的守護者,所以如果醫療的內容可以被質疑的時候那真的是非常恐怖。大約兩年前,一位移民到美國的台籍女醫師因為醫療內容的問題被美國聯邦法院以一級謀殺罪判決終生監禁,我看了當時該醫師的醫療內容相較於台灣目前一些科別的醫療內容其實還是小兒科,我這麼說是有根據的,目前在台灣很多門庭若市的診所,即使只是一般的小感冒症狀如咽喉熱痛、頭暈、打噴嚏、流鼻水、咳(有痰或無痰)等輕微上呼吸道感染(這些在國外大部分是不用去看診)這些診所的處方都可能使用了2種至3種的止痛退熱劑,有些還加上類固醇,第二線抗生素,各種組合不一而足。這樣的醫療內容對治療疾病本身沒有甚麼需要性,但是副作用卻是一大堆,包括傷胃、傷肝、傷腎、以及最重要的傷害免疫係統,甚至更不幸的可能導致重症甚至死亡。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病患一直不斷生病,經常住院的理由,當然也絕對是將台灣洗腎推向世界第一很重要的因素。
  3. 只要一生病就很不容易治好。我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種經驗,一感冒就開始看醫生,然後就一直看個不停。這家看了45次仍然不好然後又轉到下一家,當然決定到那一家很多時候都是聽別人介紹。當然像這種一旦開始看病就會看個不停的狀況其實不只是看感冒而已,無論是那一科這樣的情形都非常的普遍。因此只要你()無論任何理由失眠,一旦開始看睡眠障礙門診就很有可能變成永遠的病人,只要一有輕微焦慮或憂鬱,一旦開始看診也就會看個不停,而且藥用的越來越多。消化胃腸科、心臟科、骨科、皮膚科、神經內科,泌尿科、婦產、小兒科,可以說涵蓋了幾乎所有的科別都會找到這種類似的蹤跡。有一陣子我也很迷惑,難道病患或家屬都是傻瓜嗎?看不好不是會轉到其他家診所嗎?診所醫師難道不會擔憂口碑不好影響診所的未來嗎?後來我也才明白原來我想錯了,因為大部分的醫師都知道診所會沒有病人最大的因素絕對是生病的人減少,而且自家診所的病人即便看了三四趟後轉到別家診所,同樣的別的診所的病人也會同樣的轉到自己的診所來。

 

想要改善基層醫療的困境確實很不容易,制度有問題,監督管理有問題,醫師有問題,其它的醫療人員也有問題,當然民眾更有很大的問題。面對這種因果雜陳的狀況,我們知道必須很努力的提出我們的看法,我們也相信這些看法甚至會被認為是極端偏激,不是事實,但是我也相信只要堅定的面對這些問題,分科分門的來剖析,教育民眾如合洞悉負面醫療,避免過度醫療,更重要的不要成為幫忙A健保的幫兇,台灣的基層醫療還是會有撥雲見日的一天。那個時候我們的醫療不但會很方便,也不會太隨便。  

 

林杰正醫師 2017.08.15